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满清皇室室内设计风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满清皇室室内设计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清朝覆灭后,满清皇室为什么还能继续住在紫禁城?

清朝覆灭后,满清皇室为什么还能继续住在紫禁城?

清朝灭亡之际,至少还有数十万军队,及北方广大疆域的支持,清朝遗老更是谋求复辟,因此将清朝皇帝溥仪,以保护的名义监禁在紫禁城内,是对民国***最大的保护,避免被列强所利用,进而***。

满清皇室室内设计风格(满清皇室内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朝皇帝是特殊的存在,既是中原的皇帝也是蒙古大汗,蒙古辐射的区域包含***,青海,甘肃,蒙古与满洲,驱逐清朝皇帝或放归东北,就会使原本已融合的民族再次发生对立,文化再次发生分裂,对民族是场灾难。

袁世凯很精明,溥仪留在紫禁城随时可以监控,所耗费的精力与财力远少于内乱,且北洋军队多效忠于清朝皇室,对清朝皇室优待能够收买人心,拉拢清朝遗老对抗男方革命人士,溥仪都是重要的筹码,决定南北局势的微妙平衡。

满清皇室室内设计风格(满清皇室内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袁世凯之后的段祺瑞对溥仪重视不足,导致张勋与康有为拥戴溥仪复辟,冯玉祥更是驱逐溥仪,导致溥仪被日本利用,建立伪满洲国,都印证了袁世凯当初的担忧,国家分裂民族内战,若是溥仪始终优待,就能避免这样的伤害。

清朝灭亡后,满清皇室能够继续住在紫禁城,是依据《清帝退位诏书》上的优待条件而留下来的。

满清皇室室内设计风格(满清皇室内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优待第四条、暂居故宫,日后移颐和园。


▲6岁的溥仪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孙中山许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就可以担任大总统之职。于是袁世凯开始威逼清帝退位。

1912年1月16日,袁率领全体阁员上奏,要求隆裕太后和溥仪立即召开皇族开会,决定是否实行共和制。

袁世凯非常狡猾,他在去紫禁城养心殿见隆裕太后呈递奏折时,装着很伤心的样子,往红地毯上一跪,使劲挤出几滴鳄鱼的眼泪,临来时,兜里偷偷装了几只辣椒,以防自己哭不出来往眼上抹。袁世凯装的还挺像,哭的满脸都是泪。

袁表面上是清朝的忠臣,背地里,他的亲信赵炳钧、梁士诒等人却在逼宫。与此同时,北洋将领段祺瑞等人,又在袁世凯的指使下,发表联合通电,要求清王朝立即同意共和,否则将带兵攻入北京,所有这些让隆裕太后六神无主,到现在她还认为袁世凯是为清廷出力。

▲隆裕剧照

1月30日,隆裕太后再度召开朝廷会议,此时已无人敢公开反对清帝退位了,载沣和奕劻等皇族人员认为:「官军既无斗志,不若逊位全终,犹得优待」。

隆裕太后见局势已经无法挽回,只好于2月3日,让袁世凯全权负责,与南京***讨论优待退位条件。临别时,隆裕太后拉着袁世凯的手恳求道:“我们母子以后的生活全靠你啦。”说罢痛哭而去。

经过几番修改之后,终于达成《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的优待条件》,共八款。

第一、清帝退位后,其尊号仍存不废。

第二、民国待以外国君主之礼。

第三、皇室岁费400万两,由民国供给。

第四、【重点:暂居故宫,日后移颐和园。】

第五、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

第六、其原有私产由民国特别保护。

第七、原禁卫军归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第八、另还商定了待遇皇族四条和待遇各族七条规定。

▲隆裕和溥仪剧照

2月11日,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例。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懿旨,溥仪辞位,赋予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的权力,六岁的小皇帝溥由隆裕太后带着于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仪礼,清朝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算起是2***年,从清世祖入关算起是268年。从此这一切皆成为了历史。

撰文/秉烛读春秋

让溥仪退位之后继续住在皇宫,这本身就是溥仪退位的其中一个条件。

1911年10月,革命党人轰轰烈烈地拉开了推翻清朝统治的序幕。

不过,此时的革命党人实际上还不足以依靠自身的实力独自完成这件事,所以才不得不向袁世凯借势。

原因就在于袁世凯手中控制着实力强大的北洋六镇。

北洋新军可以说是支撑清朝统治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可以说是压垮清朝统治的最后一根夺命稻草。

清朝在1900年之时几乎丧失了所有精锐,唯一还剩下的精锐之师只有被袁世凯带到山东的武卫右军。

为了能够继续维护和巩固自身的统治,清朝不得不做出了扩充编练新军的决定。

1901年清朝发了一道上谕:“著各省将军巡抚,将原有各营严行裁汰,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以成劲旅。”

这其实就是让各省将军或者督抚裁减军队,并从原来的军队当中精选一部分兵员重新进行训练。

不仅如此,清朝还在陆续在各省开办了武备学堂,从而为各省新军输送人才。

而在此之前,清朝编练新军的范围其实基本上是局限于京畿地区。

袁世凯手中的武卫右军不仅是当时最好的新军,也是经历了1900年之后清朝仅剩的实际最强的一支军队。

所以,清朝决定从中枢到地方统统编练新军之后,当时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自然更是义不容辞。

从清朝的角度来看,袁世凯的新军最强,那在中枢编练的新军自然就该以袁世凯的新军为蓝底。

而且让练兵经验丰富的袁世凯一手操办,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事。

从袁世凯的角度来看,这一次趁机扩编新军对他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他一旦扩编了新军,那他手中的筹码必将更多,政治地位也必将再上一层。

当年的曾大人、李大人和左大人等人,无一不是如此。

这也是袁世凯对于扩编新军之事表现得极为积极的原因。

袁世凯在1904年完成了北洋常备军第一镇和第二镇的扩编,随后很快有完成了第三镇的编练。

第三镇编练完成之后,又从第三镇抽调一部分兵力以及新募兵丁编练成为第四镇。

第四镇编练完成之后,又从第四镇抽调一部分兵力以及驻扎于山东的武卫右军先锋队和新募兵丁编成第五镇。

而早在1902年的时候,清朝就命袁世凯对京旗常备军进行扩编和训练,一直到1905年才完成。

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北洋六镇的由来。

不论是慈禧,还是载沣,其实都因为袁世凯一手打造出了北洋六镇而对他充满了忌惮。

慈禧在1907年的时候选择将袁世凯调入军机,实际上就是一个“***暗贬”之策,想要将袁世凯和北洋新军剥离。

载沣在1908年底掌权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罢免了袁世凯的官职,为的就是想直接掌控北洋新军。

只可惜从1908年底到1911年底这三年,载沣始终未能将袁世凯对北洋新军的影响和控制彻底清除。

这也就造成了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不久,载沣就不得不向袁世凯低头,放下脸面去请袁世凯出山。

为了让袁世凯出山,载沣甚至还不得不把内阁总理大臣的位置留给了袁世凯。

所以,袁世凯一出山就基本上掌控了清朝的军政大权。

袁世凯出山之后,指挥北洋新军犹如如臂使指,扭转了之前荫昌领军作战之时那种节节失利的局面。

倘若袁世凯真的使尽全力打的话,革命党人绝非对手。

也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革命党人选择了找袁世凯合作,或者说是向袁世凯借势。

这么说吧,当时的局面已经到了系于袁世凯一人之身的地步。

袁世凯心向清朝,则革命党人必然无力扛之。

而袁世凯若是心向革命党,则清朝必然崩塌。

为了让袁世凯心向革命党,革命党人不得不做出了“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反正归来”这一承诺。

袁世凯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

但是,袁世凯又很精明。

倘若他在接受了这个条件之后,直接选择对清朝出手的话,那么结果很可能就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到了那个时候,他就未必能够有足够的实力去获得这个条件所带来的一切好处。

所以,袁世凯选择了更加温和的方式,也就是“连哄带吓”地去找隆裕太后商谈。

当时载沣已经引咎辞职,清朝最高一级话事人已经变成了隆裕。

袁世凯在和隆裕商谈之时,不停地在渲染一个局面,也就是清朝如何如何式微,革命党如何如何势大。

他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清朝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了,哪怕是他也没有办法力挽狂澜。

但是,如果隆裕愿意让溥仪退位的话,他可以为皇室争取优待条件。

退位,就有优待条件。

不退,不仅会一无所有,还会因此丧命。

隆裕本是一个没有多大见识的女人,被袁世凯这么一说,更加失了分寸。

可是隆裕却很清楚地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载沣没有挽狂澜之力,她更没有。

所以,隆裕最后答应了袁世凯的条件,也就是让溥仪退位。

而袁世凯也给出了优待条件,那就是每年给溥仪400万银元,并且让溥仪暂时继续住在皇宫。

溥仪将来必须离开皇宫,可以自行选择居住之地或者是颐和园。

这就是溥仪退位了之后,却还可以继续居住在皇宫的原因。

不过,从1912年到1924年这长达12年的时间当中,北洋***一直没有让溥仪迁居颐和园或者别处。

一直到了1924年,冯玉祥“倒直”之时才将溥仪赶出了皇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满清皇室室内设计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满清皇室室内设计风格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