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时尚室内设计风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上海时尚室内设计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海外滩租界建筑的艺术风格有?
上海外滩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被称为万国博览会。
ARTDECO现代装饰艺术风格,如外滩14号,现上海市总工会(原民国时期交通银行大楼)和平饭店北楼(原沙逊大厦)等。希腊宫殿式,如外滩16号,招商银行(原台湾银行)。哥特式建筑,如外滩6号,外型像一座童话城堡,原中国通商银行大楼。新古典主义希腊风格,如外滩12号,这座被称之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豪华建筑”,现为浦东发展银行(原汇丰银行)。顶楼为哥特式,主体为古典建筑主义特征的外滩13号是海关大楼,这种折衷主义的建筑,外滩的许多建筑都是如此。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建筑风格?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大楼原为建于1929年的东方饭店 是一幢外形酷似一艘巨轮的欧洲新现代派的建筑 位于***中路120号广东路口。靠近人民广场东南侧一个呈三角形的地块。建筑坐东朝西 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占地面积2591平方米 建筑面积12240平方米。1926年动工。1929年建成。是由外籍建筑师乌鲁恩设计 华南久记营造厂承建
上海外滩风格和历史?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怡和洋行等一批英资公司和美资的旗昌洋行。1848年在这里铺筑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这条马路的名称(Bund)至今为止是西方国家对上海外滩的称呼。
1868年今天的黄浦公园建立(当时叫外滩公园),这是上海最老的一个公园,到1928年外滩公园只对西方人开放。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租界区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建造它们的体面建筑的地区。逐渐地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比较矮小的建筑被拆毁,新的豪华大厦起立。1928年7月1日外滩公园正式对中国人开放。到1930年代今天上海外滩的天幕基本上成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数这些建筑都被国家或城市机构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上海外滩的外貌基本没有多少变化。80年代末开始在上海建立了许多新的摩天大楼,有些这些大楼直接建造在旧建筑物的后面(比如外滩大厦),与这些新建筑相比外滩的老建筑显得非常矮小,这深深地改变了外滩的相貌。过去直接在外滩江畔的码头全部被搬迁,江畔的防汛墙也获得了修复和加固。此外在建造延安东路高架公路进入中山东一路的接口处时将过去客运码头的钟楼整个地向南移动了约50米。在外滩的最北段苏州河注入黄浦江处还建造了一个人民英雄纪念塔。一些大楼后来又被出租给外资或国有的企业公司。近年内关于上海外滩建筑群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引起了一些讨论。
上海***故居建筑风格?
上海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 1843 号(原为林森中路 1803 号),占地面积 4333 平方米。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因将“莫利爱路29号寓所(今香山路7号)”移赠国民***作为“孙中山纪念馆”之用,且暂居的寓所靖江路 45 号(现桃江路45号,一幢两层楼英式花园别墅)较为简陋,根据蒋介石手谕,国民***行政院将林森中路 1803 号房子拨归***使用,产权亦归***所有。但直到1949年春,***才从靖江路迁居这里,一直到***进入上海。
故居主楼是一幢白色***三层的欧式建筑,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 700 平方米,由一位来华经营内河航运的希腊籍船主建于1920年。前后是花园,四周围绕着 30 多株百年香樟,葱郁华盖。伸出屋顶的壁炉烟囱,为轮船通风管状,室内窗户百叶帘等处镌有帆船和铁锚图案,昭示着原房主的船东身份。***入住后,底楼设为客厅、餐厅等,东西两侧各为书房。二楼为卧室、办公室、打字间和保姆房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时尚室内设计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时尚室内设计风格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