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室内设计案例贝聿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室内设计案例贝聿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如何评价贝聿铭的建筑作品?
  2. 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有什么独特之处?值得看吗?

如何评价贝聿铭的建筑作品?

自我感觉,他把建筑与自然相融合是我最欣赏的地方,让作品因为与自然的呼应而有了灵魂。再者材料的运用与室内设计也充满了实用主义和艺术气息,繁简精致,无与伦比,人间杰作!总的来说所有的建筑都应该赋予其灵魂,这是设计者本该有的内涵,也是所有杰出作品永世长存的根基,建筑与艺术,实用的结合会穿越时间和空间,让其永恒,哪怕有一天建筑本身已经不复存在,但其震撼人心的风骨必将为后世传唱,灵魂将永久定格于天地之间

室内设计案例贝聿铭(贝聿铭室内设计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说到贝聿铭先生的建筑作品,当然离不开他丰富的经历色彩,建筑的这些特点与贝从小在祖父膝下受儒家文化的教导不无关系。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儒家教导强调,美德行为赋予“君子”一种能够转化为给人影响、受人拥戴的威望,受其影响,贝聿铭先生领悟为人必须谦恭的真谛。另一方面先生受到格罗皮乌斯从包豪斯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影响,在建筑中的表现为***用东西方的艺术思想和文化元素来表达,引用几何包括金字塔等元素组成天窗和***光的一些精巧的系统等,来对自然光照上加以建筑语言的设计。像先生的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入口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翼等对光线要求极高的博物馆的设计都是典型的代表。

另一方面的特点来源于先生对地方旅游符号特点的极致运用,每一座建筑仿佛都与人有对话,与人也有故事,苏州博物馆中运用现代艺术手法来营造东方造园艺术的智慧,以较小的玻璃窗户,让日光和景色进入建筑,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而来,“中而新,苏而新”是对先生现代手法造园深邃思想的肯定;同样来自东亚日本的美秀美术馆也是先生探索的杰作,博物馆,桥,隧道的组合塑造了先生和博物馆主人因文学结缘,《桃花源记》中的场景与自然保持应有的和谐。贝聿铭先生最后一个重要的博物馆项目就是***艺术博物馆,它应用了许多传统***设计手法,让其在博物馆的天窗光下变得显眼起来。先生对于中东强烈的光照有着格外关注,他避免了大的窗户,并且让游览者有着一个较为阴凉的入口通向艺术世界。

室内设计案例贝聿铭(贝聿铭室内设计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贝聿铭先生的建筑总是一种变化探索不断革新的建筑,也是一种充满深邃哲学感思想的建筑,最后想以一本建筑评论的话语和先生的话作为结语。 “贝聿铭在过去和现在、客户的意愿和选址的实际情况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正是这样让他的建筑既具现代感,又不流于现代派的风格。” 完美的建筑作品体现在三个方面:历史与未来的完美结合;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贝聿铭


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有什么独特之处?值得看吗?

苏州新博物馆去看过,非常一般,浪费空间,古朴意境全无。中国人传统建筑讲柔美的线条,雕梁画栋,但贝氏作品只看见直线条构建的几何图形。而且博物馆展出古董没几样,据说要每月轮换,谁有功夫每月去参观?不要门票的吗?作为千年姑苏古城,请与日本去比较下,谁才真正有文化古蕴!

室内设计案例贝聿铭(贝聿铭室内设计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苏州博物馆是世界知名华裔建筑***贝聿铭的封刀之作。被贝聿铭亲切的称为“我的小女儿”,可见苏州博物馆在贝聿铭***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或许是因为他自己的祖籍是苏州吧!所以对苏州抱有一种异样的情绪,而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贝聿铭把自己这种情绪完全投入到设计之中去了。



苏州博物馆无论是建筑色彩,还是布局风格,皆秉承了苏州古典园林的风貌与精髄,“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无一不在提醒参观者这是在江南;大堂玻璃外流水潺潺,则在提醒着观者这是在水乡;“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创意景观,又在提醒着观者这是在园林。在苏州博物馆里即能参观到4万多件文物藏品,又能欣赏到“粉墙灰瓦、小桥流水、古典园林”的江南美景,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贝聿铭***的设计风格与其它博物馆的不同之处吧!
馆内藏品以古代书画、瓷器工艺、出土文物为主,共4个展览曲。分别是“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中书画”。里面的镇馆三宝是去苏州博物馆必看的藏品,它们分别是:五代秘色瓷莲花碗、宋代真珠舍利宝幢、元代七君子图。



苏州博物馆是名副其实的好,美的很苏州,美的原汁原汁原味。苏州是***的,***给家乡留下一件传世之作。***也是***的,把一件完美的作品留在了家乡。
2019年5月16日贝聿铭***去世了,享年102岁,最后发几张***的杰出建筑作品,就当缅怀贝聿铭***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室内设计案例贝聿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室内设计案例贝聿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