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雪村室内设计风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雪村室内设计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怎么评价雪村这个歌手?
除了那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以外,再无拿得出手的作品,说是歌手,确实有点牵强。就是那首歌也是一种搞笑性质的,不象正规音乐作品,总之,歌坛不会总买这种玩闹的账,想占一席之地得靠实力说话。
我也是东北人,也听过雪村唱的那首歌,但好像也只是听他唱过这一首。哼哼唧唧的,要多难听,有多难听。就这水平,只要不是五音不全的都能哼几下的。要说别人唱歌出名是因为唱得好,如果说他出名则是因为唱的不好。他的表演风格有点像龚琳娜。走反方向。就好像明星签名很受欢迎,***脱了衣服也一样受欢迎。
雪村第一次把自己的歌曲拿给唱片公司的老板听,老板说“你这是什么玩意儿”?就把雪村拒之门外。
如今雪村专辑出了,并且填补了一项国内外的空白,有点前不着村后不搭店。
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流行音乐可以分成很多种,美国人喜欢搞分类,把音乐分成上
百种,界门纲目科属种依次排开,并且也获得世界的认可。现在蹦出一个雪村的“音乐评书”,不伦不类的。你说它是流行歌曲,没有人这样唱过;你说它是另类,其实它不具备另类的任何特质;你说它是民歌,音乐学院的有些权威会第一个跟你急;你说它是评书,你什么时候见过单田芳这样说过;你说它是说唱,他又在正儿八经抱着吉他在弹唱;你说它是民谣,但是没有民谣那样纯粹……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感觉雪村有些不伦不类呢?我认为,长期以来,我们在对音乐的鉴赏方面存在一个误区,即以一种既定的分类概念来决定对音乐的审美,但是音乐创作却不按分类之规进行,这往往使鉴赏滞后,只有某一类型的音乐扎堆成一股潮流的时候,人们才会从中找出共同的特性。而当一种艺术十三不靠的时候,就会出现鉴赏的盲点。人们习惯先归类再欣赏的思维定势实际上在欣赏前就变得不真实了。
流行音乐是一种很模式化的东西,有时人们习惯了某一种模式时就很难从中跳出来,无论是欣赏者还是创作者都有这个问题。我想,雪村在创作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要反流行,只是他的思维习惯和审美情趣决定了他只能是这样,他不过是把一些音乐元素作了一些新的排列组合而已。对雪村、对听众来说,它是个什么玩意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从他的歌里听出个什么玩意儿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雪村室内设计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雪村室内设计风格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