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秦汉建筑室内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秦汉建筑室内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秦汉时期都城的布局特点是什么?

秦汉时期都城的布局特点是什么?

秦汉时期的都城在设计思想和平面布局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是古代都城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时期都城布局规划的特点有:

秦汉建筑室内设计(秦汉建筑室内设计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这一时期的都城都是在大一统的局面下修建的,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第二,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分为宫城和郭城,国君及高等级贵族居于宫城,平民和较低等级贵族居于郭城的大小城之制相比,秦汉时期都城将宫殿、市、生活区纳于一个城郭之内,是皇城的布局趋于整齐有序,更有利于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

秦汉建筑室内设计(秦汉建筑室内设计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秦汉都城的布局思想更趋近于《周礼 考工记》所追求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的理想都城模式,特别是西汉长安城尤为明显。

第四,西汉长安城和东汉洛阳城还充分考虑了礼制性因素,将灵台、辟雍、灵堂、宗庙、社稷等礼制性建筑建于南郊,对以后历代都城的修建都有影响。

秦汉建筑室内设计(秦汉建筑室内设计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五,秦汉时期的都城还充分考虑了园林设施。

第六,从秦咸阳城到东汉洛阳城,宫殿布局从分散的形式向整齐的单一宫城制发展,直到东汉末年曹操受封魏王时营建的邺城发展为单一的宫城制。这个发展过程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皇权逐渐加强的一个过程。

第七,宫殿的建筑多***用减地留墙法,规模巨大,多属于高台式建筑。

秦汉时期都城的布局因史书记载较少,难窥全貌,只能从相关史料中得知一二:

其一、秦之咸阳,汉之长安都布置在关中平原上,后有大山(秦岭),前有大河(渭河),更有八百里秦川作为京畿之地,易守而难攻,是一块上好的风水之地。

用大秦帝国***中的描述,咸阳是建在北阪塬根至渭水河道,是宽约三四十里的广阔谷地。咸阳就要建在这片东西六十余里、南北三四十里的谷地的中央地带。秦国大良造卫鞅曾说“这巍巍北阪,乃天赐王座。这滔滔渭水,乃龙行于前。被山带河,南面而坐,正成王天下之大气象也。五德说以为,秦为水德,水性阴平,正应以法治国而大出于天下。渭水逶迤于王城,正应彰显水德之兆。佳水于前,北阪于后,正是聚合王气之形胜要地。”

咸阳后来被项羽一把火给烧了,汉朝建立后,不得不把都城建在旁边的长安。汉承秦制,在都城营造上跟秦相差不多,基本上是照搬照做并在此基础上扩建。

其二,都城的内部布局为:内部是八街九陌,划分为商业区、官署区、宫殿区、民居区等九个较大的区域。城内主要建筑群有长乐宫、未央宫、北宫、桂宫、武库等。未央宫由前殿、椒房殿等40余个宫殿组成。汉长安城的城墙均为板筑土墙,墙高8米,墙基宽16米,东城墙长5940米,南墙长6250米,西墙长4550米,北墙长5950米,共有12个城门,周长约25.7公里。因城墙建于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为迁就二宫的位置和城北渭河的流向,把城墙建成了不规则的正方形,缺西北角,西墙南部和南墙西部向外折曲,过去称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或称为"斗城"。

其三,宫殿的特点可从《阿房宫赋》中窥探一部分:六王毕, 四海一; 蜀山兀, 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盘盘焉, 囷囷焉, 蜂房水涡,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複道行空, 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 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

其四、都城的结构是土木砖混结构。城墙是土筑起来的,房屋是土墙木顶,宫殿是木结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秦汉建筑室内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秦汉建筑室内设计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