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孟也室内设计案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孟也室内设计案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孟浩然是个什么样的人?
谢谢悟空同学邀请我来回答八卦问题。
问这个问题的同学真是太过分了,之前一直流传杜甫有多爱李白,结果李白睡过之后连封书信都没有。现在又用孟浩然来说事,为杜甫大人抱不平是吧?
这是一段非常虐心的三角恋,杜甫爱李白,李白爱孟浩然,孟浩然不知道爱谁。
就像你爱女神,女神爱另一个男神,另一个男神不知道爱谁一样,虐心!
李白和孟浩然的爱情故事
据我所知,李白确实是深爱着孟浩然的,他为孟浩然写过不少诗,其中最出名的当然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耳熟能详的课本诗,就不多说了。
最深情的表白要数这首《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提笔就来,我爱孟浩然,十分直白,毫不掩饰。接下来更羞羞啊:风流天下闻。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可描述的事情。
但是孟老夫子似乎没有小白白。
回到题主的问题,说孟浩然
老孟生当盛唐,我们一般说到他就是山水田园诗人,跟王维并称:王孟。
其实,这位同学的际遇可以说是非常悲惨了。
求人不如求己
他早年就通过各种门路求仕,从712年,24岁一直到724年,谒见了各种王公贵族,写了不少诗文,每个人看了都指着孟浩然鼻子说你丫真牛。
但就是不给官做!
到725年,李白出蜀,两人相识成了好伙伴。一年后两人又在扬州相遇,李白写下了那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插曲,李白在老孟生命里没那么重要。)
727年,39岁高龄的老孟突然醒悟,原来靠这些达官贵人并没有什么卵用,这个世界,还是要靠自己!然后就赴京赶考了。
没考上。(期间认识了王维,两人又成了好伙伴。)
偶遇高人,差点带飞……差点
老孟一看靠自己也并没有什么卵用啊,于是又开始到处写诗写文,求带飞。
你别说,这一飞啊,还真飞起来了。人们怎么评价的呢: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这可是在盛唐,人才辈出的时代。这可是在长安,人才聚集的地方。
这期间他又交了一个好朋友,名字叫张说。
这个张说,在当时可谓是文坛领袖,并且官至宰相。
孟浩然从此就屁颠儿屁颠儿地在张说家里吟诗作赋,好不痛快。
得罪皇上,放归襄阳
这天俩人正在家里喝酒,玄宗皇帝突然到张说家串门,孟浩然吓得躲到了床下,但是张说可不敢隐瞒啊,就顺带手把孟浩然介绍给了皇帝。
皇帝说你既然这么有才,那就马上作诗一首,我看看?
孟浩然张口就来:不才明主弃……
皇帝这就急了,说:你不要黑我!我什么时候弃你了?你既然这么说,那我就弃给你看看。
放归襄阳……(你去搜索引擎搜“得罪皇上”这个关键字,赫然就是孟大人的画像,心疼)
心灰意冷,归隐山林
从此老孟心灰意冷,潜心山水之中。有人要推荐他做官,他都拒绝了。
但是嘴上这么说,身体却很诚实。
734年,46岁高龄的孟浩然同学又去考试了。
如你所想,他又没考上。
这时候,孟浩然终于想起了李白……俩人在襄阳浪了一圈,相别。
之后老孟在张九龄手底下做了几天事,但毕竟心灰意冷,提不起兴趣,就辞职不干了。
740年,身患重病的孟浩然在家接待王昌龄,俩人纵情狂饮。
孟浩然,卒。
孟浩然是个什么样的人,外貌几何啊?性格是什么样的?我们无从而知,只能从其诗中窥探一二。这个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盛唐大诗人,在其一生的落花风雨中,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呢?
从历史地位来说,孟浩然是唐朝的第一流大诗人,李白、王维、王昌龄等都对其宠爱有加,尤其是高傲狂放的李白,对其钦佩之至。李白的五言律诗《赠孟浩然》和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是最好的明证。《赠孟浩然》高度赞扬了孟浩然的一生,勾勒出了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名士形象,达到了高山仰止的地步,简直就是李白的偶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足见孟浩然的人格魅力无敌。
要知道,李白一生傲气十足,眼中没有几个人能够入其法眼,即使对于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唐玄宗,经常也是“天子呼来不上船”;即使对其有知遇之恩的“诗狂”贺知章,心中也只有感激,谈不上敬仰;对于小其十一岁的后起之秀杜甫,也常常调侃,“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我想,李白之所以崇拜孟浩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孟浩然名满天下,才华横溢,诗风恬淡自然,正是李白所追求的。孟浩然风流儒雅,自是世间真名士。其代表作之一《过故人庄》,被称为田园诗的压卷之作。“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明白如话,意蕴深刻,堪与晋代陶渊明的“***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媲美。在这首诗里,诗人与老朋友不谈仕途经济,只谈农家的赏心乐事,让人羡艳不已。
从社会地位来说,孟浩然一生布衣,是一个十足的失败者,尽管他一生干谒达官贵人无数,可悲的是,始终没有捞到一官半职,最终落下了一个“孟襄阳”的称号,反观同时代的大诗人,称号都是姓氏+官名,比如李白被称为李翰林(李白做过翰林学士),王维被称为王右丞(王维做过尚书右丞),即使社会地位不高的杜甫也被称为杜拾遗或杜工部(杜甫曾做过这两个官职),别的诗人多多少少都有职位,只有孟浩然是白身。
造成这种现象就不能只怪命运了,更大的可能是孟浩然情商不高。刚开始别人一听说其大名,都很敬仰他。可是一相处,就发现了孟浩然的朝秦暮楚,情商不高。俗话说,找个大树好乘凉,孟浩然为自己找了那么多大树,如张悦、张九龄、王维等,皆以失败而告终。
那么孟浩然一生中有没有机会出仕呢?机会当然是有的,都被其一一错过了。传说孟浩然有一次在王维家里的时候,唐玄宗突然到访,孟浩然因为不是官员,级别不够,不能见玄宗,躲到了床底下。但是唐玄宗也是通情达理的人,让孟浩然来面试。结果呢,孟浩然给唐玄宗呈上了一首“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让唐玄宗大怒,这是实实在在对皇帝的污蔑。孟浩然不分场合,情商简直为零啊!即使孟浩然能够写出来“竹露滴清响”和“微云淡河汉”的旷世佳句也不能抵消唐玄宗的愤怒。
以上故事未必是真,可能是后人的附会。以下这个机会是真真切切的,可惜孟浩然依旧没有把握住。在***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735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极其欣赏孟浩然的才华,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向朝廷举荐他,孟浩然因上次拜访张九龄未果,就认为韩朝宗也无法让他入仕,便没有按照约定赴京。
孟浩然犯了极大的错误,要知道人和人是不同的,张九龄办不成的事情,韩朝宗没准就能办成呢。孟浩然的想法是错误的,失去了这次机会,实在太可惜了。
也许经历了多次的挫折和失败,孟浩然心灰意冷了,已无意于功名利禄。不管怎么说,孟浩然都是唐朝第一流大诗人,历史上许多王侯将相皆湮没无闻,而孟浩然却能够以诗名流芳百世,名垂千古,无疑是成功的。“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的历史格局很大,对人生也看淡了,但其一生布衣,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对于孟浩然,我更多的是推测,只从才华和情商两方面对其分析了一下,没有写他的热爱旅行啊,热爱生活啊,鉴于时间关系,匆匆而写,您对孟浩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评论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孟也室内设计案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孟也室内设计案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